何謂教育?
一直以來,都想給教育下一個定義,但一直都沒敢下。原因有二,一是因為自己不是什么專家,沒有資格下定義;二是因為各種權威著作中對教育已經給出了很多定義,我沒有必要再班門弄斧。但作為一名一線的基礎教育工作者,在教育領域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后,對教育的認識逐漸加深,感悟頗多,對教育有了自己的見解,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。今天,借學校網站開網之際,斗膽給教育下一個定義,也算是自己這么多年來對教育的感悟和總結,以期拋磚引玉,引起廣大同仁對教育做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討。
我認為,從廣義上將,教育就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;從狹義上將,教育就是教人知識,育人品質。在這里,就出現了兩組概念,傳承和創新,知識與品質。要想搞好教育,我們就必須首先弄清楚這兩組概念的關系。
在傳承與創新的關系上,我認為二者是因果關系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,需要我們一代一代來傳承,教育應該承擔這個責任。但傳承不是目的,創新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。因為只有不斷地創新,社會才會進步和發展。教育就是在傳承的基礎上,如何不斷創新的過程。但長期以來,我們的教育只注重了傳承,而對創新認識不夠,以至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開發,這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的問題,也是我們做校長的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。
在知識與品質的關系上,我認為二者也是因果關系。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育人品質,知識是為人的發展服務的。教育是幫助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,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不但具有知識技能,更重要的是具有個性特質的人的過程。過去我們常說,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,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,教書和育人不是兩個并列的概念,教書是過程,育人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的。這就要求我們不要只盯著課本和分數,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,拋棄短暫的功利性目的,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,著眼于孩子的長遠發展和可持續發展。真正地從教育意義上把小學辦“小”,把大學辦“大”。
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和諧發展的人,實現人的個人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和諧統一。這就要求我們,要先培養人的個人屬性,再發展他的社會屬性。我們可以把個人屬性看成一個點,把社會屬性看成一個面,教育就是一個化點成面的過程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要先確定原點,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,再要努力地把點伸展為線,實現縱向延伸,努力發展個性,最終才能移線成面,實現橫向發展,培養社會屬性。